國際海洋股份有限公司 | 張祐銓 經理
張經理以其測量背景,因緣際會接觸了水深測量的工作,於是進了海洋展業。
對他而言,這一項工作除了發揮其測量專業,又能開船出去工作,是非常新奇、好玩、又有著不同挑戰的機會呢~ 今天,來聽聽「國際海洋有限公司」在離岸風電的工作內容是什麼?需要什麼人才吧!
離岸風電產業,是什麼?
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有幾個角色:
(1) 開發商:負責開發風場選定場址及出資方的腳色。
(2) 營造公司:2023年開始,台灣有在地廠商引進鋪纜船並更改為台灣籍,將執行海底電纜的鋪設及維護;而台船公司也建造完成第一艘「本土打樁船」,並於2023開始投入台灣風場建設,其營運團隊主要為外商公司。而週邊支援工程船現在持續有公司在引進,包括國際海洋公司以及台灣其他公司,可用來搭載各種工作裝備。
(3) 調查及探測公司/團隊:運用各種地質及地球物理的技術,探測海底地形及地質提供開發或工程團隊場址資訊。
(4) 運維商: 台灣已有數家廠商投入,這些公司主要是負責風場運轉期間的維護,工作也相當重要。各種製造商也在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扮演關鍵腳色,提供必要的大小部件。
張經理說:目前台灣對離岸風力發電的政策推動,未來離岸風電的發展和職缺一路看漲!
目前的風力發電在國家政策主導下,致力於往「本土化」發展,不過多數的開發商指出本土化的成本和難度,在當前要能夠有效益還是有一定難度。目前,有許多公司選擇和國外公司合資,快速引進國際經驗提升本土化速度。而離岸工作其實可以跟岸上完全無關,除了重要的補給需要在地提供之外,物力人力都可以直接由國外安排,因此「在地化」若不能加緊腳步,則會限縮產業發展。
有幸的是,「在地化」政策重點其一,即在培養本土技術人員。由於國外技師來台成本較高,並且互相配合累積默契也需要一定時間,在溝通以及合作效率上,台灣本土技師有在地優勢。如何兼具本土化並且提升國際競爭力,是各個公司都需要思考並面對的挑戰。
目前該公司的工作內容?
「國際海洋股份有限公司」主要從事工作船營運、運轉維護一站式服務及測量調查,而測量調查的範圍很廣,包括地球物理、鑽探、土壤實驗甚至海氣象都有囊括,其他如環評的監測,地形探測或是運轉期間的監測業務都是。
海上探測儀器施放(圖片來源:張祐銓)
最有趣/困難的工作內容分別是?
說到最有趣的工作內容,張經理說:船上「打樁」的工作經歷令人印象深刻!
這類的工作屬於例行性的任務,完成度很高,可以每天看到工作的進展,相對調查來說,打樁的工作更有立即性的結果,並且與工程具有相當高的連結度,也有一種集大成的感覺!
相對困難的工作?張經理認為,「在地化發展」是具有挑戰的一環。從台灣尋找人才,並且建構一個團隊,組織行事流程很花時間~ 一切都得從頭開始。但一旦團隊建立並培養一定默契後,在執行流程和效果會有很多助益!當然,這也需要國際海洋合資公司的經驗人士相助。
海洋產業可能需要哪些人才?地科專業怎麼派上用場?
在海域的工程開發,地科專業當然能扮演一定的角色!建議可以從事地球物理工程師、現場工程師或資料評估人員等。
地球物理工程師可分析調查資料併提供回饋予現場工程師。而現場工程師在離岸作業中,亦須要熟稔相關背景才能確保調查成果品質。資料成果彙整並與跨領域人員溝通,提供有用資訊也是相當重要。另外也可以考慮具專業背景的現場管理或專案管理的職務等等。
張祐全與船上人員合影(圖片來源:張祐銓)
學弟妹要怎麼準備好自己?
三項必備能力:英文、軟硬體操作和開放的態度!
張經理認為,不管在什麼場域,不論職位如何,只要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,「英文好」都是必要能力。而軟硬體的工具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!不管是在學校的課業內容或是實習機會學到的,只要能夠先提前摸透工作內容,上手就更加容易,在面試時也可以展現出對於工作職位的熟稔,更容易在面試者當中脫穎而出。
但是進入職場要能好好的發展, 和「態度」有更大的關係。
進入職場後,面對的任務只會更複雜、更無法預測。讓自己保持開放心態、接觸不同領域的人、在船上多交朋友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在交朋友、與同事/長官請益的過程中,除了培養到跨領域的知識與素養,也能在面對不同問題時,知道要問誰、找誰幫忙!
(本文由高志朋訪問與撰稿)
Comentários